《风筝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老师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,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,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风筝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风筝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:
㈠、知识和能力目标
用普通话正确流畅、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进行探究性学习,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。
㈡、过程和方法目标
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。
提倡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。
㈢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;理解作品的批判性。
重难点及策略:调动学生情感,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资源与教具:CAI辅助教学,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。
教学过程:
一、精彩瞬间、情节回顾
情境导入: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《风筝》这篇散文诗的思路,今天,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,走进鲁迅,走进那个时代。首先,请看精彩瞬间回眸。(CAI画面展示)
二、表演导入、提纲挈领
1、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,启发人思索,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,本文亦如此,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,跃然纸上。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“我”二十年 ……此处隐藏9454个字……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。他在《苏叔阳文集总序》中这样写道:“不管我多么衰弱,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,我就会走,哪怕是爬行,也还在这路上挣扎。”就这样,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,抗癌十几年中,他始终笑对人生,笔耕不辍,写作300多万字,出书7本,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。
难怪,作者这样说(生读)--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,微笑,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,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。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,永远在蓝天上翱翔。
师: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,是谁影响了苏叔阳?
生:刘老师
师:面对病魔不倒下,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?
生:刘老师
师: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:“刘老师啊,您在哪里?我深深地、深深地思念您……”(屏幕出示这句话)
师:苏叔阳把他对刘老师的思念、感激和敬意都包含在这深情的呼喊声中--
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,作者深深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?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、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?思念是一种牵挂,思念是一种爱,思念是一首无韵的诗歌(一起读):
刘老师啊,
您在哪里?
我深深地,
深深地思念您……
2、孩子们,此时此刻,那身残的刘老师,那翱翔天际的理想的风筝或许也飘到你的世界里了。你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感悟呢?
3、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深情地读读课题--《理想的风筝》。
(本教学设计部分参考了网络资料)
板书设计:
26、理想的风筝
刘老师我
谈腿疾乐观尊敬
讲历史坚强感动
提问题思念
放风筝